當前位置:首頁 > 十大天幹排序

十大天幹排序

2024-05-06 熱度:1107

“甲乙丙丁”後麵怎麼排?

天幹排序
天幹(幹的普通話拚音為gān)是十個有序的符號,可以循環使用。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國古代常用來命名、排序、紀時。

天幹地支排序方法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1]--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1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天幹地支紀年法的順序是什麼?

天幹共十個字,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十天幹從弱到強依次排列順序為?

在十天幹中,所有陽幹都表示處於不斷上升和不斷擴張的增強狀態,所有陰幹都表示處於不斷下降和不斷收縮的減弱狀態.這就說明天上五氣各自都有一個從弱到強再從強到弱的變化,它們分別以兩個時辰、兩天、兩月、兩年為一個變化周期.甲表示為木氣在不斷增強,乙表示為木氣在不斷減弱,丙表示為火在不斷增強,丁表示為火在不斷減弱,戊表示為土在不斷增強,已表示為土在不斷減弱,壬表示為水在不斷增強,癸表示為水在不斷減弱.

天幹的由來

天幹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幹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予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傳說黃帝時代的有一位大臣“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日,謂之支,千支相配以成六旬。”這隻是一個傳說,幹支到底是誰最先創立的,現在還沒有證實,不過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幹支的象形文字,說明早在殷代已經使用幹支紀時法了。我國古人用這六十對幹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複始,不斷循環,這就是幹支紀時法。
天幹地支產生炎黃時期。幹支就字麵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幹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幹相連叫天幹,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幹地支,簡稱幹支。
天幹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
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
乙醜、丙寅(也就是天幹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複
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六十甲子。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已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已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已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已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已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已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設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醜、
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複始。
這種紀日法遠在甲骨文時代就已經有了。
同一天內,人們也會用天幹地支來表示一天的時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個
時辰,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代的兩小時。和現代的時間對照,夜半十二點(即
二十四點)是子時(所以說子夜),上午兩點是醜時,四點是寅時,六點是卯時
其餘由此順推。近代又把每個時辰細分為初、正。晚上十一點(即二十三點)為
子初,夜半十二點為子正;上午一點為醜初,上午兩點為醜正等等。這就等於把
一晝夜分為二十四小時了。

天幹地支的來曆

一、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複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幹支表”。幹支紀年以每年以立春進入下一年。

二、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一)對應月份: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臘月

(二)代表的時間: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2、【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3、【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9、【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幹支計時法

幹支是用來計時的,我們可以把黃道十二宮平麵想象成鍾表的表盤,以地球為表盤中心,十二宮就是表盤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當於七個指針,運行在黃道十二宮這個大表盤之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時鍾。

其中,太陽就是“年”指針,太陽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年的時間;

月亮就是“月”指針,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個月的時間;

前麵講過二十四節氣是跟太陽過宮有直接聯係,而和月球運轉沒有直接關係,所以造成了曆法上月令和節氣的時間差,因此幹支學的月令是根據節氣而定,即跟日躔過宮相一致。

再看兩個最慢的指針,即太陽係中兩個最重要的行星木星(歲星)和土星(鎮星)交會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個運;如果兩星要在同一個宮位上(比如子宮)交會的話,則需要經過60年,即一元。

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宮位的周期,則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個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體化,由夾角30度的一個宮位變為夾角12.8度的一個星宿的宿位,則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個大元。

這個假設與實際天文學計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也更容易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因為十二宮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間上的十二方位;鍾表的表盤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場,即相對靜止的天地的氣場;

日月五星的運行攪動了原本相對靜止的能量場,日月五星在十二宮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當前時間內各星對各宮的影響力大小,即當前時間空間內天體能量的分布狀態,其表達形式就是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百度百科-天幹